三民 誰製造了貧窮?

三民
NT$520
商品編號: 9789571476667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
商品介紹

商品簡介

 跳脫黨派框架,挑戰經濟不平等的謬見
 對當代經濟問題,提出政治不正確」的反駁
 長居亞馬遜經濟類書暢銷榜,讀者4.8顆星好評
 外媒盛讚:「每位總統候選人都應該讀的書」

 

「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,萬物皆有代價。」 

臺灣貧窮率「世界第二低」,我們真的富有嗎?
收入統計數據代表什麼?背後隱藏什麼訊息?
政府如何定義貧窮,會怎樣影響人民的生計?
為什麼比起創造財富,政府更重視分配正義?

 

美國重要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索威爾,在此書中勇敢挑戰經濟不平等的謬見。
如果你深信《國家為什麼會失敗》或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》,那你一定要讀這本書──因為它揭露了權威人士和政治人物的無知與謬誤!

 

有錢人與窮人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?!

▶根據收入所定義的貧困階級,大部分是由年輕人與較無工作經驗者所組成,但是沒有人會年輕一輩子。相反地,那些收入最頂層者,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十年後,經歷了收入砍半甚至減少更多的情況。

福利制度能減少收入或財富的「不均」,終結經濟落差?!

▶假設一個人能以勞動獲得一萬元的收入,卻因此失去一萬五千元的補助,這代表重返勞動市場會讓自己的生活水準下降──就某種程度而言,不斷擴大福利制度,就是讓更多人不需工作就能活下去,造成更嚴重的收入不均。

 

「錯誤的前提鮮少能帶來正確的結論。」任何政治上的干預,都會顯著影響經濟發展。中國曾創造許多優秀的古文明,卻因為十五世紀鎖國政策的失誤,再也回不去以往的盛世;全球第一個「日不落帝國」西班牙,如今卻是西歐最貧窮的國家之一……為什麼猶太人、黎巴嫩移民,總是能夠在各領域取得亮眼的成就,美國的黑人卻比白人更容易深陷貧窮?

對「不平等」的過分關注,儼然成為知識分子、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重要標誌。許多經濟學家與政客出於政治動機,大肆宣傳模稜兩可的收入統計數據和理論,卻經常避開貧富不均的真正成因──生產力不均。如果我們只在乎財富分配,而忽視地理、文化、社會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生產力問題,或是只關注收入差異,卻不去討論高收入者的成就或他們為社會帶來的好處,我們將無法得到客觀的事實。

無論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、自由主義的倡議,或是基於保守派的立場,都僅是為了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與視野,如同作者在此書中說道:「對人類制度的研究,永遠都像是在尋找最可容忍的不完美。」本書若能提供關於真相的一小部分,目的就已達成。

 作者簡介

作者

湯瑪斯.索威爾(Thomas Sowell

美國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,現為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,曾在康乃爾大學、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校教授經濟學,亦曾擔任政府部門經濟顧問。其研究主題從經濟學涵蓋到歷史、種族、社會政策、思想史,並以自由主義保守派的立場為媒體撰文,著有《謬誤與真相》、《偽歧視》等著作三十餘本。

索威爾向來擅長用理性、客觀的角度分析複雜的社會議題,即便身為美國黑人,他仍極力反對黑人特權,認為福利政策正是阻礙族群進步的主因。其一生獲得許多榮譽,包括法蘭西斯.鮑伊爾獎(Francis Boyer Award)、布萊德雷獎(Bradley Prizes)、美國國家人文獎章(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),肯定其在經濟學、歷史學、政治學等領域的成就。

規格說明
運送方式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