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實 我們想要什麼?:一個心理師與促成改變的十二場談話,看見內在渴望,擺脫失序人生

采實文化
NT$480
商品編號: 9786263497733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
商品介紹

 內容簡介

明知他不適合,還是繼續跟他在一起?
為了工作付出一切,才能證明自我價值?
 
我們之所以痛苦,是因為想要的太多,
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 
──了解你的欲望,才能活出真實自我──
 

家境富裕、生活美滿的社交名媛泰莎,臨終前才承認自己說了一生的謊言;已婚的傑克必須透過花錢找伴遊,才能維繫自己的婚姻;遭到約會強暴的亞絲翠,不明白自己為何沒有求救……他們都是心理治療師夏洛特·福克斯·韋伯(Charlotte Fox Weber)的客戶,其背景和困擾各不相同,但所有人都被一個共同的問題糾纏:「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」
 
欲望是一面鏡子,反映出你的真實自我
生而為人,我們有各種欲望,有的欲望相當普遍(想要被愛、想要被關注),有的欲望則相當矛盾(想有歸屬感,但也想保有自由),以及那些不應該想要的欲望。
 
因此,我們不會把所有欲望展現出來,對於不符合社會規範或自我信念的欲望,我們往往會否認、隱藏或壓抑,然而無法實現的欲望不會消失,只會變形,就像書中渴望被他人認同的思茵,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工作狂;莎曼莎和男友之所以頻繁吵架,是為了重拾過去的激情──事實上,那些祕密的欲望,才是通往內心真實自我的關鍵。
 
走進諮商室,是為了理解和接受原本的自己
一名心理治療師邀請我們走入她的諮商室,她以富含文學性的視角,透過十二位案主的故事和諮商過程,專注探索愛與被愛、權力、關注、自由、歸屬感、控制、獲勝等這些普遍又基本的欲望。每當她溫柔引導案主更深入了解自己,問他們:「你想要什麼?」時,也在提醒我們看見自身的渴望。
 
本書有如身歷其境的書寫方式,讓我們看見一個心理師如何引導人們走出困境,洞察自身。理解會帶來療癒,接受則發生改變。也看她在過程中時而耐心聆聽,時而承認自己的局限和無能為力,打破心理師應該「什麼都知道」的神話,為現代心理治療提出全新的洞見和觀察。
 
本書金句
u  我們在尋找真愛的路上,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預設立場,認為愛的樣貌非得是某種樣子。
u  我很珍惜治療中頓悟的時刻,這使我們承認現實,檢視什麼是可能的,什麼是不可能的。清楚便是一種仁慈。
u  治療師也無法避免會有偏見。是的,我們努力在心中保有多樣的觀點,我們知道自己獲得的是經過曲解的事件版本……這種偏見純粹是身而為人不可避免的面向。身為治療師,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這樣的覺察。
u  即使我們躲起來,依然渴望有人看見我們。
u  如果你要幫助我做自己,你就必須做你自己,而我也必須做我自己。
當人們發現我很頹廢、被虐待的時候,他們會更容易讚美我……然而,當一個年輕女子自我感覺美麗,而且喜歡自己的外貌時,她卻不知為何變得令人無法忍受。支持一個受害者,比支持一個喜歡她自己樣子的女人要容易得多。

 作者簡介

夏洛特.福克斯.韋伯(Charlotte Fox Weber
心理治療師。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和巴黎,隨後就讀於布里斯托大學,主修英語和哲學,並於塔維斯托克與波特曼信託基金會、精神分析學院、WPF和倫敦攝政大學接受心理治療訓練。她是英國心理治療委員會(UKCP,全名為UK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)的註冊與合格會員,也是英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協會(MBACP,全名為British Association of Counselling & Psychotherapy)的註冊成員。
夏洛特於二○一五年創辦了「生命學院心理治療」(The School of Life Psychotherapy),目前於私人診所執業,並是「檢視人生」(Examined Life)的共同創辦人,她還是約瑟夫和安妮.阿爾伯斯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之一。
本書是她的第一本商業著作。

規格說明
運送方式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